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建築設計篇 --- 那些年,我們一起打的洞




如果要票選叁捌空間中建築動作最大也最有特色的,
我想非天井莫屬了。




















外婆常說:「我們正美喔,風水上就是好,
因為我們屋子很深,到最深的地方還彎進去,
那就是俗稱的財庫,錢進去都不會跑掉」

築於60年代繁盛頂峰的鹽埕區,
這棟建築是標準門面窄、內裡深的街屋構造,
作為門市經營,儘管後面深到暗無天日,
能夠用的面積,就儘管用,只要生意好,什麼都不重要。


崇聖說:「我的第一個直覺是 我們應該打幾個洞」
結果,洞一打就一發不可收拾,我們總共打了四個洞。
「讓光跟風都透進來吧」崇聖又說到。

後來,我們常常站在樓梯邊,
享受著調皮的風吹拂,看它恣意地在樓層中流動。
我們也常在某個轉角,看到未在預料當中,
令人欣喜不已的光影移動。




























然而....

「原來打洞後 是要補強的啊! X,好貴」

摸摸自己的荷包,大失血後的我在筆記上寫下大大的這行字,
這是一種頭洗一半,整頭泡沫,才知道原來沖水要另外收費,
一種不得不繼續洗完的無奈情懷。


不過,也幸好做了這動作,
我們讓整棟建築用另一種姿態活了過來。

我們開了前面一個洞,讓騎樓延伸進來,
那是一種老鹽埕與舊堀江生活敢的延伸。

我們開了中間一個洞,讓光線從五樓透到外公房間的吧台,
老式吧台在光線的照耀下,更顯其絕佳風華。

我們開了梯邊一個洞,讓光線可以從上方直直的,
穿過老舊卻極有魅力的旋轉樓梯與扶手,透到櫃檯上方,
那是一種,舊時光的穿透。

我們開了後面一個洞,讓好久沒晒到太陽的一樓,
也享受到日光浴的精采,也讓這裡,有了綠色植物進駐的可能。


有機會來叁捌走走或居住,
記得抬頭仰望這些天井,
才知道原來,
放掉一些東西,才能得到更多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