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正美空間篇---那些人們流動其中的空間



就跟台灣所有早期發展的區域一樣,

鹽埕的透天厝街屋,都是面寬狹窄、深度超長的,住商混合型,
那是一種特殊的氛圍,不只空間尺度,也包含人們之間的互動。


一樓作為黃金店面,櫥窗擺放最流行的新娘禮服,
正對堀江的絕佳位置,讓來到堀江購買嫁妝的新娘,腳步隨著目光被吸引到正美。

「那時只要是假日,來逛堀江的人,擠的跟一群螞蟻一樣,
   望過去只看的到頭頂,黑黑的一片,熱鬧的要命。
   當時其他禮服很多是用窗簾布做的,但我們用的是高級布料,
   所以看起來就高級,自然比較容易賣的好。」
   講起這段故事,外婆不禁口沫橫飛了起來,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將當時堀江的熱鬧場景完整表達。





















一樓除了對外展示禮服的玻璃櫥窗外,也販賣一些與新娘/女性/美麗相關的品項,
包括各式各樣的飾品、資生堂化妝品,甚至是黛安芬內衣。

「當時內衣生意很好,客人內衣一次至少都是半打半打的買,那時因為業績太好,
   這裡甚至變成示範店,所有黛安芬新人都要先到這裡受訓。」外婆與有榮焉地說到。
   後來陸續訪談才發現,外婆是個很會牽成別人事業的福星。



除了內衣,飾品與化妝品也同樣賣的嚇嚇叫,
或許也跟外婆設計來包裝的時尚紙袋有所關連,
當時紙袋上的髮型是最時尚的,
參考的是當紅的『黑貓合唱團』設計而成。


當時的地下室,則是看衣服、試穿、挑衣服,那是真正的金庫,賺錢的地方都在這。
「那時還有鄰居會好心跑來說他很擔心正美都沒生意,因為都沒看到客人,
   其實我們的客人都在地下室,那時最好時每天可以賺到幾萬塊現金」外婆得意地說。

隨著時代發展,慢慢的也提供婚紗攝影,
因為空間不足,於是租下隔壁的地下室,並從地下室打通一個門相通,
將地下室佈置成攝影棚,還清楚記得,有各種道具的攝影棚,是小孩躲貓貓的天堂,
而今地下室還可看到那曾經打通,但已用磚頭填滿補起的門,如時光隧道一般存在。

三樓以上,則是典型的住商混合、公私界線模糊其中的空間。

三樓是外公外婆的客廳與房間,但一走出房門,卻緊鄰著婚紗設計與打版室,
四樓有著媽媽、阿姨,以及舅舅住的房間,同時也有接待親戚朋友來訪的小客廳,
五樓則是庭院,以及煮飯與擺著辦桌大圓桌,讓員工一起吃飯的地方。

那是種獨特的空間,左手邊,員工們穿梭其中,右手邊,嬸婆烹調今日晚餐,
那是種特殊的氛圍,上一刻,我們處理著工作,下一刻,我們轉身過著生活。





















空間是記憶生活最佳的刻劃,
或許人與物都變遷許多,
但曾經的痕跡,還是留存於空間之中,
不管是實際的建築設計,或是感覺的尺度氛圍,
而這,也是我們在打造叁捌時,希望多少保留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